01工序不同 地铁装修“反向操作”

家里装修顺序是铺管线→贴砖刷墙→放家电

地铁装修顺序却是放“家电”→铺管线→贴砖刷墙

地铁装修为啥要“反向操作”?

成都轨道建设公司王正丽解释:“地铁的‘家电’指的是电扶梯、风机、水泵、变电器这些‘大块头’,它们体积庞大,必须通过车站顶部预留口吊装进站,这也是为何装修阶段仍需要打围的原因。”

以电扶梯为例:一台扶梯长度就超过20米,重量达十几吨,如果先装修好天花板、墙面、地面,它根本连车站门都进不去。

中交成都市政机电部舒相挺补充:“地铁装修的‘反向操’,本质上是为了通过工序的优化,优先保障车站核心功能的实现。”


02面积不同 地铁站的“N室2厅”

阅读暂停,先来答题!地铁站有几室几厅?1室1厅?2室1厅?3室2厅?NO!NO!NO!

以30号线一期分水站为例,车站有整整112室2厅!铁铁当时就疑惑了。

明明日常只能看到站厅站台两个“厅”,哪来的那么多“室”?

直到——我推开了神秘世界的大门。

王正丽介绍:“其实,日常我们坐地铁能看到的只是地铁站的‘冰山一角’,在看不到的地方还藏着一个庞大的‘设备区’。”这个区域通常占

整个车站面积的50%以上,里面密密麻麻排布着各类设备房。

一路深入,通风机房、配电室、冷水机房、空调机组、通信机房、弱电室等呈现在眼前,走进任何一间设备室,大型设备和蜿蜒的管道都会把房间占得满满当当。

舒相挺形容:“这些‘房间’存放着各类设备就像车站的‘五脏六腑’,维系着整个车站的安全运转,别看有100多个房间,每一个、甚至每一平米都不可或缺。”


03关键不同 风水电三大“核心器官”

如果把地铁站比作一个“钢铁巨人”,那么风水电三大系统就是它的“核心器官”,也是地铁装修最为关键的部分。

风:呼吸系统

地铁车站通常“沉入地下”,光靠出入口的自然风是无法保障车站自由呼吸的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建设者为车站设计了一套精密的“呼吸系统”。

地面的风井像地铁站的“鼻子”可以“吸入”新鲜空气。

设备室的大型风机就像巨大的“肺”不断地为车站“换气”。

而遍布天花板的风管就像“气管”不断向站内站外输送空气。

夏季,这套系统还会把空气送到冷水机组“降温”,冷却后再吹入站内,为乘客送上习习凉风。

水:代谢系统

暴雨时,铁铁常会收到这样的私信:“地铁站里进的水都去哪里了?”

铁铁在线解答:首先!人家没有进水!其次!就算有些“漏网之水”进来

也会被迅速抽走的!而这就要归功于装修时提前设计好的排水系统。

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,地铁站出入口的台阶上都暗藏玄机——排水缝和排水孔。雨水会通过这些小孔和缝隙“悄咪咪”流入集水井,风井周围也藏着集水井共同组成严密的“雨水拦截网”。

以分水站为例,站内设有16处集水井,一旦井内水位超标,水泵就会自动启动。平均每分钟能抽走16吨积水,最大程度保障站内的干燥、安全。

电:血液循环系统

如果把地铁站比作人体,那电力系统就是强大的“血液循环系统”。

它通过密密麻麻的“血管”即电线为每一盏照明灯、每一块信息屏、每一部电梯、每一台闸机,甚至每一趟列车提供能量来源。

舒相挺介绍:“我们给分水站装了‘三重保险’,分别是主供电系统、备用供电系统和应急电源。当日常主供电系统突发停电后,车站可以在几秒钟内

自动切换至备用供电系统。就算两套系统同时‘罢工’,还有最后的应急电源,可以保障车站关键设备正常运转。”


装修一套房我们往往追求美观、舒适

而装修一座地铁站工程师们着力思考的却是如何让这个“百年工程”数年如一日地安全、高效运转。

未来,乘客经过车站,或许不会有人注意到头顶的风管正输送着清新的空气,脚下的排水系统随时待命,墙后的电力系统三重保障。但这些看不见的细节正是地铁装修最动人的故事

来源:人民城轨、成都地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