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FAO系统应用规模居世界领先地位

全自动运行(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, FAO)系统是城轨交通先进技术的前沿领域。自上海地铁10号线FAO系统和我国首条自主研发的北京地铁燕房线FAO系统开通运营以来,在《智慧城轨发展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实施的强力推动下,FAO系统进入规模化的建设和应用阶段。截止到2024年底,我国内地已有23个城市开通54条FAO运行线路,运营里程达到1486公里,远超《纲要》2025年建设1000公里FAO线路的目标;尚有在建线路53条、1500多公里。我国FAO线路运营里程占全球FAO线路的50%以上;FAO线路5年间增长20多倍;FAO线路占投运线路的12%(世界FAO线路平均占比8%)以上;FAO最高等级GOA4级运行的线路达到1348公里,占比超过90%,四项基本指标均居于世界城轨国家领先地位。

FAO系统的规模化应用,展现了运行安全、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显著优势。

一是安全性大幅提高,FAO系统扩大安全防护范围,列车自检功能,降低列车故障率,减少人为操作错误,运营可靠度整体提高;

二是运行效率有效提升,设定智能运行控制策略,减轻运营人员劳动强度,旅行速度提高10%以上,扩大线路运行能力;

三是成本效益比优异,建设投资增加约2%,通过运营阶段FAO系统的节能、降低人员成本、减少车辆数量等优势,全生命周期效益明显;

四是服务水平提高,列车平稳高效运行,为乘客提供舒适乘车体验;

五是产业带动力增强,强化核心系统联动,促进自主技术创新,培养专业人才队伍,打造自主化FAO品牌,带动产业链发展,提升中国城轨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。


二、FAO系统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

北京地铁燕房线是我国首条自主研发FAO成套装备应用的线路。2019年,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“北京城轨燕房线示范工程现场会”,进一步促进了自主化FAO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推广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我国自主创新的城轨交通FAO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创造了FAO中国标准,形成了中国版FAO系统,采用自主研发的FAO线路占比已超过80%,实现了FAO系统的自主可控。


三、自主完备的FAO产业链基本形成

城轨行业发挥“政产学研用协”新型举国创新体制作用,以应用带产业,以产业促应用,全力打造FAO自主可控产业链。

一是技术装备制造,拥有掌握FAO信号系统核心技术研发、自主化FAO车辆系统制造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支持FAO功能的站台屏蔽门系统生产等的技术装备供货商,实现了FAO系统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。

二是运营维护保障,创新FAO运维模式及体制机制,全力推动岗位深度融合,人员多元技能,建立风险管控体系,实施安全评估等系统性保障措施,确保FAO运营安全。

三是工程建设管理,构建系统性场景,为工程建设和运营组织精准导航;引入协调方管理机制,搭建多专业集成测试平台,全方位保障FAO工程高质量。

来源:人民城轨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FAO技术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跟跑到自主创新领跑的跨越,FAO车辆等装备已经走出国门,成为自主化技术成熟、产业链完整、并打入国际市场的“名片”。



四、FAO系统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支撑作用显著


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创新为FAO系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。


在技术体系方面,确定了以提升FAO运营安全可靠度为首要目标的技术体系,拓展了与FAO系统的边界和安全认证范围。《智慧城轨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及平台示范工程》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(CMTCS)总体架构》、时速160公里FAO系统、互联互通的FAO系统成功实现工程化应用,车车通信列控、列车灵活编组、主动障碍物感知等技术创新,丰富完善了FAO技术体系,促进了城轨交通行业自主创新生态的形成。


在标准体系方面,围绕提高运行效率、降低建设运营成本、防范运营风险等目标,建立了FAO建设、运营和装备等方面的系列标准。《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运营技术和管理规范》《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总体技术要求》《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规范》等9项行业规范和团体标准已发布。国标《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通用技术条件》也即将发布,为FAO系统的规划设计、工程建设、装备制造、运营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

五、规模FAO系统化应用已成为多数城市共识


截至目前,FAO已经成为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23个城市新建线路的基本配置,苏州、广州在既有线更新改造中采用的FAO系统已投入运营。据不完全统计,三年内我国FAO运营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。FAO系统的先进性、经济性、安全可靠性以及自主可控的优势,已成为多数城市规模化应用的共识。


六、持续发力FAO运营体系创新和技术领跑


面对